跳至主要内容

回忆盒子 · 初中 · 洗澡

南大楼是没有浴室的。洗澡的时候,女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抱着脸盆和塑料袋,往浴堂去。脸盆里面放着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洗面奶,丝瓜球等等。潘婷,飘柔,海飞丝,夏士莲,力士,蜂花。后来几年开始流行多芬了。洗面奶一般是可伶可俐。我是到大学以后开始研究护肤品成分后回头搜索这个品牌才发现,它的成分非常不好。这么火可能是因为铺天盖地的广告,以及打点好了学校,直接给初中小女生发小样的缘故吧。塑料袋里装着换洗衣服,拖鞋,毛巾。用浴巾的人并不在多数。傍晚时分,排队洗澡的队伍浩浩荡荡,嬉笑打闹,聊八卦,偷瞄别人,背单词,好不热闹。


队伍够长的话会正好卡在大礼堂的一个出口。这是people watching的极好场所。快看,那就是初二五班的大美女学姐。啊,那个传说中和我们班谁谁有点故事的那个男生就在那里。看到自己偷偷喜欢的人,会边激动地和好友使眼色,又会让兴奋的好友低调点别被发现了,也会低下头藏起自己过于热切的眼神,但又忍不住瞟几眼。他还在吗?他看到我了吗?他有没有多看我几眼?你说,他是多看了我几眼吧!

搬到新大楼后,每一层楼都有一个公共浴室,洗澡再也不用出大楼了。少了大礼堂people watching的机会,但又多了很多浴室里面people watching的机会。以前的浴堂比较昏暗,长长的走廊两边是淋雨,热气腾腾的基本看不清任何人的脸,而且去浴堂的人从初中部到高中部都有,可能碰不到几个认识的人。新大楼就不一样了,洗澡是高清people watching的好时机。每一层楼基本都是同年级的,公共浴室也很新,而且布局十分敞开,基本就是一个大的正方形,四周有几个莲蓬头,如果大家都面朝正方形的中心,那简直就像在开会一样。而且因为离寝室近,大家很容易错开洗澡的时间,这样基本上每次就只有个3,5 个人,最多很少超过7, 8 个,偶尔还只有1,2个人。如此一来,每次都能很清楚地看见身边人的脸和身材,而且还基本叫得出名字。我们有时候还会很十三点地相约到别的楼层洗澡,为的就是偷看风云人物脱了衣服的样子,回来后还会对别人的身材评论。记得当时有一个学姐,初二和同班的男朋友ooxx结果怀孕了,变成了轰动全校的大新闻。我们也潜伏过她那层楼的澡堂。

现在想想看,小孩子真的是挺坏的。当然,我们观察评论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在被观察和评论,只是大家都掩耳盗铃罢了。因为浴室离寝室很近,大部分女生都是裹着浴巾,端着小脸盆,一路小跑到浴室的。为什么要一路小跑呢?因为新大楼的走廊正好对着学校的操场,有些男生会大剌剌地透过窗户捕捉这样的“风景”。有些女生裹着浴巾也会很大方地,慢吞吞地走。当时的我们对这样的人是很不屑的,总觉得她们是想吸引男生注意力。长达了觉得这些想法很好笑。可能是那个年代相比现在比较禁欲,造就了一种既扭曲,又闷骚,又清高的心理吧。


Photo by Jason Richard on Unsplash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天使睡眠娃养成记

离开月子中心前,月嫂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你们回家自己带要吃苦了。球球睡觉真的不行,不像小霸王。” (注:小霸王是月子中心另外一个宝宝,比球球大4天) 结果啪啪打脸。球球2个月不到就戒了夜奶,3个月不到就基本睡整觉了。 时间线 12/14: 球球出生,入住月子中心 1/20:从月子中心回家,二打一带娃。娃每天半夜2-3点要吃夜奶 1/27:请了白天带娃的阿姨,晚上继续自己带娃 2/7: 第一晚没有喝夜奶🎉,但还需要塞奶嘴接觉 2/24: 第一次自己睡整觉🎉 回家前 时间倒回到月子中心最后那几天。我也知道球球睡觉不好,所以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办。一方面,抓紧最后的时间向我们月嫂取经。另一方面,咬牙斥资买了妈妈群里推荐的课:taking cara babies,开始认真看。 我们月嫂带了80+娃的经验是,宝宝晚间睡眠好最重要的就是得断夜奶。什么时候可以断呢?她觉得两个月就能开始了(注:医生的说法是出生体重翻倍)。夜奶怎么断呢?并不是一下子断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先从减量开始,比如开始一顿是3oz,可以减到2.5oz,过几天再减成2oz。也可以配合拉长时间。比如娃哭了不马上喂,先哄一哄(塞奶嘴或者抱哄),过15分钟再喂,过两天变成过20分钟,30分钟等等。当娃习惯了不吃夜奶,晚间睡眠也就会越来越好。 Taking cara babies也有一个体系,其中我觉得最受益的就是三点: 第一,白天要摄入足够卡路里,这样能减少晚上饿醒的程度。 第二,娃哭了之后,不能立刻抱哄或者喂奶,而应该逐渐升级干预程度。她的口诀是SITBACK:S就是stop, 先观察一下,有时候娃只是哼唧。I就是Increase sound machine volume, 增强白噪音。T就是touch, 拍拍宝宝胸口,但不抱。B就是binky,塞奶嘴。A就是add in rocking:摇晃宝宝; C就是cuddles,终于抱抱啦;K就是ok,it's feeding time, 这是真的饿了,该吃奶了。 第三,白天小觉想睡好,需要了解wake windows和sleepy cues。小月龄宝宝只能醒1-1.5个小时,随着月龄增长,wake window也会逐渐拉长。sleepy cues包括表情呆滞,揉眼睛,揉耳朵,红眉毛等等。 有了这些理论知识支持后,我和DD(瑟瑟发抖地)回了家,开启了(短暂的)

“我快毕业了,想找数据科学的工作,能分享下你的经验吗?”

这些年来,LinkedIn上总是能收到类似的站内信,累计下来和不下20个人聊过天。仔细想想,大部分人问的问题都很类似,需求也基本相同(想找工作/实习)。今天想挑几个大家都好奇的问题来说说。 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经历。我学的是经济+统计,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工作了。第一份工作是经济咨询 (economic consulting),不同于管理咨询,有非常多的数据分析需求。两年后跳到了F家。刚开始的title是Operations Analyst,后来转title成了Data Scientist。在F家做了将近5年后跳到了N家,title比较奇怪叫Analytics Engineer,但和F家的Data Scientist基本做的是同类型工作。总体来说,我走的主要是Analytics Track外加一些Inference Track(下面会聊不同的Track),比较少做modeling。 好了进入正题吧,罗列一下大家都好奇的问题 + 一些常见的误区吧。 Photo Credit: Franki Chamaki 1. 个人技能 1.1 问题:“Data Scientist / Data Analyst / Business Analyst…到底有什么区别” 数据分析行业的title特别多,让人非常困惑。遇到过new grad说只想看Data Scientist title的工作,不考虑Data Analyst。也遇到过new grad说担心Data Scientist的要求太高,只想关注Data Analyst的工作。然而实际上,数据分析行业对于title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举个例子,F家的Data Scientist, Analytics需要的技能基本等同于G家的Product Analyst,也基本等同于N家的Analytics Engineer。如果一个求职者不知道这些,只是一味地去找“Data Scientist” title的职位,那可能会错过很多其实相似的职位。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除了没有统一的定义之外,很多公司为了能吸引更多的求职者,会尽量把title写成Data Scientist —— 科学家听起来多厉害呀。这个方法亲测有效,可以吸引一大波求职者😝 那求职的时候改怎么应对这样的title不统一的情况呢?有3点: 依靠大体上的判断 :从大体上来分,Data

孕期爱用品

今天已经孕34周了,医生说宝宝随时都可能来报道,乘还有精力总结一下我的孕期爱用品吧~ == 用 == Snoogle C形枕 枕头这个东西真是每个人的喜好都不一样。有些人爱U形,有些人爱C形,而我就是后者。这个枕头特别适合爱侧睡外加夹被子的我!中期就开始用了,到了孕晚期还能垫肚子,调整侧睡角度,简直不能更爱的。缺点是虽然枕套可以拆洗但很难安装回去。我的解决方法是在头部再套一个正常的小枕套,每次只要洗小枕套就好。 == 穿 == Amazon哺乳吊带 妈妈群推荐买的,穿这个吊带可以不用戴Bra,还有一定的支撑作用,非常喜欢,特别适合加州漫长的夏天。外面叠加cardigan可以一直穿到深秋甚至加州的冬天。几乎没有缺点! Amazon孕妇Jogger 也是跟着妈妈群的推荐买的,肚子小的时候大的时候都可以穿。我选的黑色,超级百搭,出门或者在家都很合适。而且因为是全黑的,配短款中款长款上衣都毫无压力。缺点是洗多了之后面料的手感有些毛躁,不过也不影响穿着和美观。 Bra Extender 怀孕之后下围明显增大。不知道我为什么等了这么久才买bra extender!用了extender之后原来的bra还能稍微续个命。什么牌子都无所谓。 Motherhood Legging 碰到了优惠,价格实惠,免运费,又好穿,还送了一个奶瓶。真不知道Motherhood是怎么赚钱的😂 缺点是包肚子的那一块是肉色的,如果上衣是短款的话会露出来,所以只能穿中长款上衣。 == 吃 == Trader Joe's西梅干 超高纤维含量!孕期很多人会便秘,都会买西梅干吃。我虽然没这个需求,但是这个当零食也真的很好吃,一天两颗过过“甜食”的瘾。 Bob's Red Mill 燕麦 Organic Steel Cut Oats, Quick Cooking 每天早饭的顶梁柱。喜欢它的口感,比Quaker的吃起来更有嚼劲。槽点是千万不能相信包装上的microwave cooking instruction,尝试了两次都在微波炉里“爆炸”了,弄得到处都是。究其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微波炉功率比较大,而instruction是按照几十年前微波炉的功率……我自己的做法是先50% power 4分钟,搅一搅,再30% power 3分钟。拿出来再倒上“浇头”们(我的标配:granola,nuts,ra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