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二月, 2021的博文

“空心的精英” —— Excellent Sheep读后感

常青藤里的很多学生是空心的。这和他们的成长过程有关。表面上,他们追求名利,跟着大部队一起跳入赚钱的行业(投行,金融,咨询,计算机等等),但实际上,这些选择都是恐惧驱动的:害怕风险,所以选择看似最安全的路径;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只好一直往高处走。这样浑浑噩噩地度过人生。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呢?可以从个人、 机构、社会这三个层面分析。 个人 —— 不自由的内心 : 很多这样的小孩都成长在一个“很卷”的环境中。因为家长的高要求、高期待,造成小孩养成了“讨好”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底层逻辑是“我不够好。只有我达到了XX,你才可能满意”。这种逻辑内化后就变成了对外界肯定的依赖,一切形式的肯定。这是一个非常不自由的心态,也为未来的盲目climb to the top埋下了伏笔。有些小孩可能没有那么严苛的家长,但身边特别“卷”的同伴或者氛围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机构 —— 资本化的学校 : 私立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了能继续运营下去,并且越做越好,得遵循更大框架下“游戏规则”:提高学校排名,提升校友捐款。为了提高排名,降低录取率,让高中生的履历卷得不能再卷。因为科研水平决定学校名誉,教授身不由己,心思很难在教好学生身上。为了将来的校友捐款,把学生推入风口行业是最好的“投资”。 社会 —— 狭隘的成功 : 社会对成功和创新的定义非常狭隘,基本上等同于“爬到顶端”。而且在最近几十年的背景下,对科学和数据的崇拜大大碾压对人文的追求。这样的氛围下,只会加剧个人的盲目选择和盲目攀爬。 那到底大学该学些什么呢?作者提到了三点: 学会思考 (Learning how to think) 构建自我 (Building yourself) 问宏大的问题 (Ask the big questions - what is the good life and how should I live it?) 学会思考比较好理解。对构建自我,我的解读是通过阅读、与外界的碰撞、自我觉察,提高对自我的认知。不是所有人适合所有东西的,我们的天性,从小的成长环境,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天赋和喜好。我们要耐心地去发掘自己,顺势而为,而不是盲目投入那些热点行业。大学里的通识教育,是很好地帮助我们构建自我的方式。问宏大的问题也是帮助我们从自我觉察开始,渐渐去探索和接近真理。让人心痛的是,现代逐渐淡漠了对真善美,对id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