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终结!第一孕期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First Trimester就要结束啦。在此记录一下这平静又不平静的三个月。


测出怀孕
并没有积极备孕,但因为年龄也不小了,而换工作尘埃落定,觉得也能接受换孕生娃这件事了,就开始决定顺其自然。结果没多久就发现例假推迟了,遂买的验孕棒。还记得测出怀孕的时候心情特别复杂,甚至说喜悦的成分并不多,更多的是困惑和担心。担心一些比较实际的东西:比如我才入职新公司两个月,这么快就怀孕对工作会有什么影响?现在疫情严重,去医院会不会危险,又该什么时候去医院?以前就听说过流产很常见,会不会被我碰上?本来计划好的年底想好好旅游一番,疫情加上怀孕,可能性几乎为零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再也不可能作为二人世界出去旅游了呢?想想还挺沮丧的呢!后来看了一下网上的评论,好像也有很多人在最初并没有觉得和小生命connected(毕竟还只是细胞),让人安心了很多。

预产期
一测出怀孕第一个反应就是估算一下预产期,看看自己的deadline是什么时候。刚错过例假是4月中,我掐指一算10月怀胎,那么4月+10个月大概就是明年2月份了吧!心想还有好一段时间。于是在网上随便找了一个网站想要核实一下。网站要求输入末次例假开始日和一般周期长度,我照做了,结果出来的估测是12月中due…说好的10月怀胎呢?怎么才8个月??当时特别混乱,以为是网站出错了,后来才知道,原来怀上的时候基本已经算是一个月了,之后杂七杂八40周也不是10个整月…一下子觉得deadline近了好多!

看医生
怀孕了之后对很多logistic的事情很不了解,比如什么时候看医生。而我也没有固定的OB妇产科医生,于是第一时间加入了一个妈妈群,了解一下别人的经验。得知在美国第一次看医生都是8-11周,自己现在大概是4周左右,心想还有一点点时间,就稍微研究了一下附近之前就去过的医院有哪个OB还接受新的patient。读了半天review,看了OB们的research兴趣,结合眼缘,最终圈定了几个比较中意的人选,找了一个工作日给妇产科前台打电话。约医生还比较顺利,前台也是对这种情况驾轻就熟,问了我末次例假,从8-11周倒推了几个适合约OB的日期。本来准备安心等待见医生的日子到来,结果第6周的时候出了一点小状况:有一些棕色分泌物,而且持续了三天。上网看了一圈觉得各种咨询都很复杂,有些说没事,有些说要看医生。忐忑了3天后,我就毅然决然地给妇产科前台打电话,想问能不能提前见OB。前台也是见多识广,可能这样的情况特别多,帮我直接约了一个护士做viability test(大概就是看看到底有没有在怀孕),而且第二天就可以去。这让人安心了很多。于是第二天我们就去了医院。队友开车送我去的,但因为是疫情期间,不能有访客,所以他就在停车场等。医院里面几乎没有人,门口有体温监测,呼吸道患者被引流到了另一幢楼,措施做得蛮好的。护士很温柔,给我做了检测,指着屏幕上的一颗米粒大小的东西说,这就是胎儿哦!当时觉得特别神奇,第一次感受到有小生命这件事情是真实的。随后听到了胎儿心跳,甚至还有了一些喜悦的感觉,最早的复杂心情逐渐被化开了一些。护士说一切都正常,有一些分泌物也很正常,因为身体正在发生很多变化,只要不大量地流红色的血就没事;一旦出现那种情况得赶快联系医院或者去急诊。还给了我一张小米粒的照片。和停车场的队友分享,我们都觉得就要为人父母了这件事情忽然变得真实了很多。第9周去看OB也一切顺利,就是等了超级久才进去,然后信息量很大,拿了很多资料,还有整个孕期看医生的schedule,以及接下来几周要做的事情(抽血,NT B超,基因咨询)。再一次地看到了胎儿,这次比上次的米粒大了好多,依稀可辨出人影了,心跳也比上次快了很多,还能看到心脏一起一伏,觉得真的好神奇!

身体变化
我非常幸运,到目前为止一次都没有吐过,十分感激苍天!每次看到妈妈群里一些姑娘们说她们吐得翻天覆地的经历都觉得特别心疼,然后又更感激自己的处境了…其他的变化倒是有的:
  • 胃口变化:味觉和嗅觉变得灵敏了很多,然后胃口也有了很多改变:以前特别喜欢吃香菜,恨不得什么菜都能撒香菜,现在连想都不想想;以前对醋没有什么大的喜恶,现在一闻到醋味就特别难受,对油腻的东西也是;变得很爱吃甜食;以前不是很喜欢辣的,现在一下子觉得加一点辣椒特别香;本来就不怎么吃肉(平时都是80%鱼素主义),现在闻到一点点腥味都不行;以前觉得冷冻的海鲜做菜也很好吃,现在一下子就能闻出那种冰库的味道,觉得人工感特别重,也不爱吃了。总体来说,胃口比以前差,尤其是晚上,但不至于完全吃不了
  • 排气:打嗝变多了,外加放屁……总之怎么不小仙女怎么来🤦‍♀️虽然按理说第一个孕期是不会长什么肚子的,但每天晚上都会发现自己肚子鼓鼓的,挺令人沮丧的,估计全是气吧~
  • 起夜:以前睡眠质量虽然说不上顶呱呱,也几乎是从来不会半夜醒的,而现在每天固定凌晨4点会醒来又必须去洗手间。好在大部分时候一下又能入睡了。有一种说法说这是让妈妈提前适应宝宝出生后的作息?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预习得也太充分太提前了吧😂
  • 没精神:大部分时候精力还是和以前一样充沛,工作完全可以照常,都会忘记自己现在是个孕妇这件事情(感恩没有孕吐),偶尔会有那么几天中午特别特别困,完全无法控制的那种,不能硬撑继续工作,于是就会午睡一会儿。醒来后也不能说精神会好到哪儿去,但总归可以继续干活啦。偶尔也会晚饭前特别困,但又不敢睡,怕影响晚上的睡眠
  • 体重:总体来说体重没有太大变化,只是每天早晚差了2-3磅,不知道是气还是水肿还是宿便🤦‍♀️
  • 其他:可喜的是胸部明显变大,难过的是皮肤变油了,肚子也开始慢慢变大了,开始抹belly cream防止妊娠纹的产生。虽然听说这个可能有用可能没用,但至少有些心理安慰作用吧~
还有一个很奇妙的心态,就是一方面很庆幸自己孕反不严重,但一方面又担心身体没什么反应,是不是说明宝宝留不住了??现在想想看还有点好笑,孕妈妈的想法真难伺候😂

补习知识
由于没怎么备孕,家里一本怀孕的书都没有,于是赶紧上网买了两本,一本给我,一本给队友。我的那本是Mayo Clinic Guild to a Healthy Pregnancy, 写得很清晰明了,又是医院的书,感觉很不错,推荐。队友的那本是Amazon上排名非常靠前的给爸爸看的书We're Pregnant! The First Time Dad's Pregnancy Handbook。据他反应内容一般,有一些有的没的的描述,故事成分多一些,知识点比较少,他更喜欢我的那本。可能这个更适合喜欢趣味性大于实用性的读者吧~第一次见OB的时候OB也发了医院的一本手册,也像一本薄薄的书,内容也很不错,简单明了,哪怕没有另外买书估计也够用了。另外一个知识渠道就是妈妈群啦。妈妈群真的很棒,和一群正在有着同样特殊经历的姑娘们一起聊天分享知识和生活,觉得特别有归属感其中有些已经是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当妈妈了,分享了很多可贵的经验。OB推荐我们去上医院推出的一些pregnancy class,还没有报名,准备约约看。

运动
由于之前的棕色分泌物是在我散步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出现的,我决定在第一个孕期控制一点运动量,比如散步每次也只散10分钟,可以做一些上半身运动。10周之后分泌物基本消失了,我才开始断断续续散步更久了一点点,也跟着网上做20分钟左右的prenatal yoga,然后睡前拉伸一下。了解到了腹直肌分裂这件事情,觉得特别可怕,有些后悔怀孕前没有好好锻炼核心力量,现在也有很多不能做的运动了,希望之后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

工作
因为没有孕反,精神也总体不错,对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加上疫情期间都是在家办公,即使我肚子开始有一点点突了,视频会议也是只出现肩膀以上,不会露出任何端倪的~目前还没有和公司讲这个情况,其实心里挺忐忑的,毕竟自己还算是新员工,而且我们公司的产假没有固定的长度,需要和经理商讨negotiate决定。好处是自由度很大,坏处是开启这个谈话的压力也比较大。这几天在思考谈话大纲,也看了一些其他同事产假长度的数据😂

买买买
采购了几条裙子,因为现在是夏天,肚子比以前鼓,穿裙子比穿裤子舒服好多好多。买了一些姜糖和苏打饼干,虽然没有呕吐,但偶尔还是会不舒服的,姜糖和苏打饼对我都挺有效的。还没有开始采购nursery和其他孕中期晚期的用品,也还在围观群里的妈妈们的购物清单,打算过了第一个孕期之后再慢慢开始考虑这些事情。

第一孕期的流水账写完了~第二孕期的主题是:产检(好多项目呢!),考虑坐月子的安排,保持体重的稳健增长,保持运动,还有慢慢开始采购宝宝和自己的用品。当然,也还要和老板摊牌,wish me luck!


Photo Credit: Dominic Swain
据说第一孕期结束后宝宝有一个🍊那么大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关于女性主义的一些随想:上野千鹤子、与朋友聊天

 随想一:看完了火遍全网的上野千鹤子 x 北大女生宿舍 (b站全嘻嘻)视频的感受。 1️⃣ 女性主义,或者对任何主义的探讨,都是把人类微妙又复杂的体验提炼、具像化的过程。“听你这么一说,让我之前那些隐约感觉不适、但却无法准确表达的东西变得清晰了,而且也看清了这它的来龙去脉,也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对未来有了更多的选择。” 2️⃣ 自以为的选择,有多少是真正自由的选择,有多少是被成长环境规训内化之后的选择? 3️⃣ 诚实对待自己,不要糊弄自己(誤魔化さないで)。不要去糊弄任何关系。所有人适用。 4️⃣ 看完视屏的一个很难受的感受:为什么要求认可?得到认可后就安心了??There’s no winning or losing。  随想二:和一个女性朋友聊天的记录。 👯‍♀️ 上周和一个女性朋友聊天。她有一个4岁的小孩,6月份要生二胎了。但孕反+工作糟心,纠结了一段时间,决定辞职了,等到小娃一岁之后再出去工作。 👯‍♀️ 其他背景:她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华裔,本科哈佛,工作了很多年,做到了一个中型公司产品Director级别。之前一直比她老公赚得多。已经基本财务自由了,而且老公喜欢工作,会一直工作下去。简言之,她完全不需要为了钱工作。生完老大回去上班之后,因为实在干得不开心,也辞职休息过4个月,后来又回去工作了。平时她老公负责做饭,她负责其他大部分的家务。虽说两个人一起带娃,但操心的基本是她(比如上什么课外班,和学校沟通,升学问题等等),老公只要出现就可以了。 👯‍♀️ 跟她聊的时候,有两次我愣住了: 💔 她说,这次辞职生二胎这段时间,还是会继续支付大宝的daycare费用。她和她老公有一个共有家庭账户,平时都会从各自的独立账户往共有账户里面打等量的钱,家庭开支从这个账户走。即使她没有固定收入了,她也要继续从自己独立账户的存款里面拨款,尽打钱这个“义务”。当下我就愣住了,想问她是怎么想的,是要打钱了才能安心休息吗??但没有问出口。 💔 聊到生完二胎后一年她想再找个科技公司的工作,做到45岁退休(她35+)。我问她为什么是45岁退休,而不是什么存款达到某个程度?她说,她已经达到了“不需要为钱工作”的存款程度,但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所以想设置个“退休年龄”。之所以想要再做些年,是想要给自己的小孩树立榜样:“妈妈也是很独立的事业女性哦!不是只会在家庭里的那种女性。”我当下又

关于静坐的体验

1. 初体验 最早的冥想体验实在2013年左右。当时还记得看到本地有一个瑜伽馆有免费的冥想体验课,就去试了试。瑜伽馆灯光很暗,很柔和。导语结束之后不一会儿我就睡着了😂 2. Early Stage 后来再接触冥想是2016/17年左右,尝试冥想类App。用过Calm和Headspace,都有导词。当时特别喜欢Headspace里面Eve的声音,很舒缓。坚持过一段时间,但后来越来越断断续续了,直至放弃。 冥想App最有帮助的地方: 带我body scan入门 头脑特别混乱的时候,专注于导词可以集中精神 导词也是一种visualization 冥想App欠缺的地方: 比较死板,体验停在表象 会outsource effort,感觉播放完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 毕竟需要留住用户,不断地在推送新内容,把冥想也弄得商业化,需要“growth”了,感觉不太好 3. 重拾冥想 2021年又开始投入对身心灵的研究,也包括冥想。看了很多视频,尝试了各种Youtube和小红书的meditation,也摸索着尝试Mantra Meditation(也叫TM,Transcendental Meditation)。 机缘巧合,上教练课的老师正好也带冥想,我就跟着她一起学到了一些基本姿势。后来参与本地的Zen Meditation Class也学习到了一些,渐渐融合成了我自己的静坐习惯: 盘腿,垫高底盘,脊背放松而平直,略微含胸,手结金刚拳印自然垂落怀中,舌顶上颚 开始用嘴巴呼吸调息三次左右,再用鼻子呼吸 数息,只数吐气,或者观吸 虽然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习惯,但开始脱离App自己静坐了。 4. 渐入佳境 到现在,在训练了很多躯体感知后,对身体反应更敏感。静坐的时候能感受到气息流动(目前阶段:双手变热,后背有tingling sensations,热量上蹿,腹部bubbly),从头脑回归身体。但也尽量不执着于身体感受,感受身体和身体外。有了这些身体感受,尝到了静坐的“甜头”,也不需要discipline自己了,会主动想要静坐。 现在早上静坐。白天头脑“发热”的时候打坐。 头脑太混乱的时候,会回到App导词、或者持咒冥想 需要10分钟以上才会舒服,但没时间的时候也做5分钟的。最长做过30分钟,还没试过更久 Photo Credit: CA

天使睡眠娃养成记

离开月子中心前,月嫂语重心长地和我说,“你们回家自己带要吃苦了。球球睡觉真的不行,不像小霸王。” (注:小霸王是月子中心另外一个宝宝,比球球大4天) 结果啪啪打脸。球球2个月不到就戒了夜奶,3个月不到就基本睡整觉了。 时间线 12/14: 球球出生,入住月子中心 1/20:从月子中心回家,二打一带娃。娃每天半夜2-3点要吃夜奶 1/27:请了白天带娃的阿姨,晚上继续自己带娃 2/7: 第一晚没有喝夜奶🎉,但还需要塞奶嘴接觉 2/24: 第一次自己睡整觉🎉 回家前 时间倒回到月子中心最后那几天。我也知道球球睡觉不好,所以也一直在思考怎么办。一方面,抓紧最后的时间向我们月嫂取经。另一方面,咬牙斥资买了妈妈群里推荐的课:taking cara babies,开始认真看。 我们月嫂带了80+娃的经验是,宝宝晚间睡眠好最重要的就是得断夜奶。什么时候可以断呢?她觉得两个月就能开始了(注:医生的说法是出生体重翻倍)。夜奶怎么断呢?并不是一下子断的,而是需要循序渐进。先从减量开始,比如开始一顿是3oz,可以减到2.5oz,过几天再减成2oz。也可以配合拉长时间。比如娃哭了不马上喂,先哄一哄(塞奶嘴或者抱哄),过15分钟再喂,过两天变成过20分钟,30分钟等等。当娃习惯了不吃夜奶,晚间睡眠也就会越来越好。 Taking cara babies也有一个体系,其中我觉得最受益的就是三点: 第一,白天要摄入足够卡路里,这样能减少晚上饿醒的程度。 第二,娃哭了之后,不能立刻抱哄或者喂奶,而应该逐渐升级干预程度。她的口诀是SITBACK:S就是stop, 先观察一下,有时候娃只是哼唧。I就是Increase sound machine volume, 增强白噪音。T就是touch, 拍拍宝宝胸口,但不抱。B就是binky,塞奶嘴。A就是add in rocking:摇晃宝宝; C就是cuddles,终于抱抱啦;K就是ok,it's feeding time, 这是真的饿了,该吃奶了。 第三,白天小觉想睡好,需要了解wake windows和sleepy cues。小月龄宝宝只能醒1-1.5个小时,随着月龄增长,wake window也会逐渐拉长。sleepy cues包括表情呆滞,揉眼睛,揉耳朵,红眉毛等等。 有了这些理论知识支持后,我和DD(瑟瑟发抖地)回了家,开启了(短暂的)